马静艺术硕士毕业独奏音乐会
发布时间: 2023-06-19 浏览次数: 82

      黑色和白色是最朴素的颜色,但却是万千世界绚丽的起点,我们用黑白相间的眼睛,欣赏世界每一个色彩斑斓的角落;我们在黑白交错的24小时里,感受春夏秋冬的唯美浪漫;我们更可以用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乐章。马静艺术硕士毕业独奏音乐会,用钢琴传递情感,带你走进西方音乐艺术长河。

导师简介:

      陈剑,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调琴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委员会音乐教育分会钢琴学术委员、疆内外钢琴赛事专家评委。

马静简介:

      自幼热爱音乐,师从李亚军老师学习键盘乐器。2008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201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音乐教育-钢琴方向,师从许泳老师。2020年考入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艺术硕士音乐方向,师从陈剑老师。

音乐会简介

上半场:古典主义时期

《c小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他创作的24首钢琴奏鸣曲又被称之“古典主义时期新约圣经” 。《c小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作于1796-1798年之间,属于贝多芬早期作品。后人称之为“小悲怆”。

      全曲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极快而精神抖擞的快板,c小调奏鸣曲式,有着贝多芬特有的火箭式上升主题,显现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斗志。第二乐章:极慢的慢板 降A 大调,是作曲家陷入了对信仰与命运的深深思考,怀疑,叹息,无奈,情感交织令人回味无穷。第三乐章:急板,是作曲家与信仰的灵魂拷问,是抗争还是屈服?魔鬼与天使在作曲家心灵深处不断拷问,中间段主题部分与《命运交响曲》有这异曲同工之妙,期待大家聆听。

下半场: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晚期,俄罗斯的上空灿烂的闪耀着两颗晶莹夺目的明星,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二人同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并是在同一个艺术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音乐家,他们都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曾游历西欧各国巡演,但二人在艺术道路前行过程中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拉赫玛尼诺夫在柴可夫斯基的影响下继续展现俄罗斯忧郁、浓重、宽广的战斗民族的性格。斯克里亚宾更为激进,他的艺术更为革新,反对传统,并试图确立新的神秘主义美学法则。两位作曲家在音乐会练习曲的创作上于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和李斯特时代所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体裁上隔空回应,创作风格上一脉相承。

      1.《东方进行曲》

      创作与1916年,作曲家创作灵感来自于安徒生童话《The Garden of Paradise》(天国花园)全曲充满戏剧色彩。体量庞大,情感深沉,有着拉氏独有的绵延起伏的俄罗斯民谣音调,耐人寻味。

      2.《革命》

      是斯克里亚宾作品《op8》中最后一首曲目,曲目主题三次向上推进,却又以下行半音收尾,悲剧色彩浓烈,主题中前十六后半的节奏型与肖邦《革命练习曲》主题遥相呼应,溢满哀伤情绪,又被称俄罗斯式的悲歌,因霍洛维兹演奏而一举成名。全曲精致短巧,耐人寻味。八度技术艰深,尾声高潮部分更是对演奏者技术和体力的挑战。

      3.《愤慨地》

      练习曲(Etude)是一种专为训练钢琴演奏技术而写的音乐体裁,常带有极高的技术巧训练目的·音阶、琶音、双音、八度技术等。浪漫主义时期李斯特游走世界各地,他在音乐会上极具魅力炫技性式的豪放风格的演奏为沉睡的俄罗斯注入了强心剂,并创作了音乐会练习曲这一体裁。《愤慨地》是李斯特创作的音乐会练习曲中唯一一首无编号的独立的钢琴小品。作品精致小巧,技术辉煌,双音,八度,华彩技术应接不暇。无不体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对演奏者无遗是一种挑战。

      4.《骷髅之舞》

      夏尔·卡米尔·圣桑是浪漫主义时期法国的代表作曲家,1874年创作完成的交响诗《骷髅之舞》;是圣桑四部交响诗中最著名、最优美和极富幻想性的作品,作品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午夜的钟声、骷髅的狂欢、黎明来临三个主题来刻画骷髅的音乐形象并展现出一幅激情澎湃,群魔狂舞的“舞会”场景。多年来,这部经典作品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