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有《礼崩乐盛——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道易惟器——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与音乐实践关系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多次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传统乐种律调理论及其实践基础研究”等,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汪海元,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科类教指委委员,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首届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
为推动此次县级骨干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研修(周期性)培训项目(初中音乐)(小学音乐)高质量开展,提高国培学员学科专业素养及开放性视野,我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汪海元教授在音乐学院正声厅分别开展相关讲座。

3月17日上午,在音乐学院正声厅,李宏锋教授主讲了《从唐宋宫调理论实践看“中国乐系”的基本特征——兼论新疆传统音乐音体系的三原色构成》。李宏锋教授强调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作用,让学员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意义。并系统梳理了从汉朝到南北朝时期音乐发展脉络。他从汉朝音乐以雅乐、俗乐为主,胡乐自长城以北及伊朗西域地区初传入讲起,阐述张骞通西域带来胡曲与乐器,以及胡乐初期对俗乐影响转变的过程。李宏锋教授讲解时条理分明,结合音乐实例与历史故事,将复杂的音乐发展历程与理论知识生动呈现,助力学员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

3月17日下午,在音乐学院正声厅,汪海元教授主讲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研与科研能力培养》。培训伊始,汪教授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为切入点,强调教研与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指出,小学音乐教师需突破传统教学思维,通过系统性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推动课堂创新;同时,科研能力是提炼教学经验、形成理论成果的关键,对个人职业成长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汪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出“技术赋能教研”的理念,鼓励教师构建“高校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协同创新网络,共享优质资源。


讲座结束后,音乐学院举办聘任仪式,党委书记杨志刚主持仪式并做总结讲话,院长巴吐尔·巴拉提为汪海元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任书。